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一直谨慎看多黄金的对冲基金现在对黄金的投机性越来越强,其投机性多头头寸已经连续四周增加。
但另一方面,随着白银市场的看涨情绪创下历史新高,分析师警告称,银价可能面临短期修正的风险。
多数分析师认为,对冲基金之所以涌入黄金市场,主要是由于上周美国向叙利亚发射了59枚导弹,以及朝鲜紧张局势升级引发的地缘政治担忧。
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Melek表示,/由于从朝鲜到中东的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以及股市下跌,黄金投资者大幅增加了多头风险,并对空头仓位进行了回补。
,美国收益率曲线趋平和美元下跌推动金价突破关键技术位,这也是投机性多头敞口增加的重要推动力 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在纷纷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发行。
瑞典央行(Riksbank)在4月6日表示,在未来一年将让银行测试央行提议推出的数字货币e-krona,观察该货币在实际处理商业和零售支付时的表现。
瑞典央行称,迄今为止,e-krona的试用仅在瑞典央行内部模拟进行,在下一阶段将扩大范围,包括商业银行等参与方。
同时,瑞典央行发布的e-krona试点项目第一阶段测试的专题报告中称:‘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区块链技术为e-krona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在处理满足央行数字货币所需安全水平和规模量级的零售支付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研究。
’目前,瑞典央行尚未就是否发行数字货币以及采用何种技术做出最终决定。
2021年数字人民币在多个领域取得较快进展 中国是全球最早进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从2014年开始中国央行就正式启动对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究。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发展提速,2021年更是在零售、批发及跨境支付等多领域取得较快进展。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
试点地区的增加,带来的除了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人群数量增长外,数字人民币的‘花法’也在不断翻新。
数字人民币红包、满减优惠、扫码支付、离线钱包支付体验等层出不穷,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逐渐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4月1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迄今为止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是相当成功的。
他表示,正在考虑让更多的场景,以及更多的城市进行试点,在试点项目中涵盖更多的使用场景,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还要进一步打造数字化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建设一套法律和监管框架来监管数字化人民币业务。
4月25日,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峰会中数字人民币的专题展吸引了众多目光。
其中,京东科技展示了其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供应链+场景+技术优势,并独家提供了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的沉浸式全体验服务,以及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员工薪酬发放、为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B2B企业支付的试点应用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华为展示了数字人民币技术解决方案及在生活缴费、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场景创新上的新突破。
除了一些知名企业展示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外,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5.110,0.00,0.00%)、兴业银行(22.520,0.26,1.17%)等主要金融机构联袂参展,展示了一大批金融科技和数字人民币的最新成果。
全球市场对通胀关注度不断上升 《21世纪》:近期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通胀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剧。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明:实际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低通胀甚至是通缩的问题,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
因此,尽管在2008年之后,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央行不断地进行货币宽松,对全球经济进行刺激,但是实际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发现通胀反而是越来越低的,甚至有些国家进入长期的低通胀,甚至负通胀,所以对应地进入了一个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
那么疫情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胀的压力在提升。
从需求端来看,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国家陷入了疫情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控制疫情。
但是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需求受到影响,比如出行需求,旅游、商务出行等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需求被暂时地压抑。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整体得到有效的控制,需求实际上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回升。
同时,去年以来,全球的主要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力的刺激政策。
比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号称是无限量QE(量化宽松)的政策,这种货币宽松的力度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刺激力度还要强得多。
因此,一方面是疫情对于需求的冲击是一次性的,那么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大家的这种正常的生活需求本身就有一个集中式的爆发和回补。
另一方面,在全球自去年以来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的背景之下,需求本身也有一个扩张。
综上,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需求并不差,而且今年以来实际上需求还是比较强的。
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对于供给的冲击反而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企业的生产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不是说今天疫情得到控制,明天就可以开工生产,特别是在现在全球整个产业链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任何生产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够解决的,都是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产的一个过程。
今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疫情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不均衡。
有的国家控制得比较好,比如去年我们国家是疫情得到最先控制的,今年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初步得到控制。
但是目前来看,以印度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反而疫情有加剧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疫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
《21世纪》:印度其实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么此次印度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是否有影响? 明明: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因此印度的疫情使得整个产业链受到了扰动。
我提出一点,疫情对于供给的扰动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
而且,这两年可能还有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
此外,一些企业的产业链实际上也在做一些新的布置和安排,比如前一段时间全球芯片的短缺等问题都对供给形成了扰动。
我们看到目前的一个情况,就是在疫情后的宏观经济和疫情前过去10年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
虽然刚才我们说一些中长期压制需求的因素,如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收入格局问题,短期都得不到解决,但是短期的供需缺口可能出现了变化。
所以,现在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变成了供不应求的格局。
这实际上是推升全球通胀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预期,也是对于我们理解目前通胀的讨论的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
总之,由于在一系列项目中投入了5.2万亿美元,这场新冠疫情导致的衰退变得独一无二:即使在2020年4月失业率达到14.8%,个人收入实际上还是上升了。
由于资金现在已经基本花完,这些计划正在一个接一个地结束。
到7月10日,有一半的州将结束额外的失业救济,该计划将于9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结束。
针对小企业贷款的工作保障计划已于5月31日结束。
对于这些计划和其他计划在普通民众决定是否工作方面扮演何种角色,人们存在争议。
但就物价、薪资和其他被疫情扭曲的因素而言,未来几周应该会消除这些扭曲。
牛津经济研究院复苏指数今年以来呈上升趋势,目前接近疫情前水准。
6月将迎来“夏季繁荣,需求依然强劲,而劳动力和资本等供应面的问题也正得到解决,”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Economics)首席美国经济分析师GregoryDaco表示,“有证据表明,供应瓶颈正在慢慢缓解...在劳工方面,对病毒的恐惧下降、失业救济减少、更好的儿童照护,将吸引人们回来工作。
本文为 爱华外汇代理博客原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xmfxq.com/whwz/2666.html
发表评论